3·15晚会之后,医美市场被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植发行业身为医美市场中后起之秀,得到了高度曝光的同时,也迎来了各种质疑,例如客单价高、复购率低、销售费用高、消费者维权难……

植发行业的未来或强者恒强,“良币”必然会驱除“劣币”

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植发市场的发展机会在哪里,植发到底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消费需求仍然是植发行业的内驱力

人类社会对“美”的判断和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头发对颜值的影响上,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总体来说,无论古今中外,大家都认为脱发会对外貌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根植于脱发人群最基本的需求,加上2.5亿脱发人群的基本面,无疑支撑起了一个百亿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植发服务市场从于2016年的人民币5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1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4%。

然而,庞大的消费需求缺口下,在中国进行的植发手术仅约为51.6万例,植发渗透率只有0.21%。据数据显示,全球植发渗透率水平整体偏低,而中国仅0.21%的渗透率已处于领先水平。

这意味着,植发行业还有极大的市场空间未被挖掘。

强者恒强,大型连锁植发机构依然强势

植发消费不同于其他医美项目,消费者决策路径更加清晰。相比医美仅玻尿酸就有几十家品牌供选择,植发市场上的头部机构数量有限,民营植发连锁机构中,雍禾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大麦微针植发、碧盛莲、新生植发等民营植发连锁机构也紧随其后。

再者,无论是头部还是中腰尾部植发机构,提供的植发服务较为同质化,不同机构之间很难以产品服务本身的差异化上做文章。可以说,植发行业的进入壁垒并不高,市场上的参与者很难构建起绝对的竞争壁垒。

然而,植发本身具有非常高的个性化特征,这是一门高客单、高试错成本,且需要术后持续跟踪的服务,在医疗领域,更比较像慢病管理这类项目。这种特性,让消费者在选择时,更趋向于品牌的机构规模、医生数量与经验、案例数量这些指标。

这些却是单体植发机构、美容机构的植发部门,甚至是公立医疗植发机构(案例数量少)所不具备的优势,由此,植发行业内有非常强烈的发展趋势,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必然强者恒强。

回归医疗本质,“良币”不断驱逐“劣币”

伴随资本的注入,越来越多的新兴玩家不断进入市场,推动植发市场发展的同时,激烈地市场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整个行业的营销成本。而营销成本的增加,不免会挤压研发上面的投入,这对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们知道,植发手术非常成熟,壁垒不高,但是,每种手术之间在完成效果和操作精细度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受到世界植发大会推荐的微针植发技术,相比于传统宝石刀、镊子植发方式,可以高效地植入移植体,无重复植入创伤的风险,避免对毛囊造成伤害,提高毛囊存活率,头发新生比例更高。

2006年,大麦微针植发率先引进微针植发技术,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创新、优化,大麦“种植笔技术”已经受到行业和发友的认可。

大麦植发的创始人李兴东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市场发展越快,越需要沉下心,慢下来,医疗的核心仍然是技术和效果。资本的催生会让行业快速发展,但发展不能忘记医疗的本质是治愈,发展不能忘本。而技术不能催生,需要脚踏实地。

李兴东曾向猎云网表示,作为由医生创建的连锁机构,大麦的基因或许不是一样的,“我们在自己培养自己的医生团队,同时也更关注医疗的本质和技术。在毛发行业中,我们或许不是领跑者,但我们一定是长跑者,我们一定是众行者。”

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植发行业将进入一个稳定生长的发展周期。在这个市场环境下,大型连锁植发机构在规模效应和品牌辨识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必然显现,与此同时,在头部机构引领下,植发行业“良币”驱除“劣币”,发展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