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植发手术的文章之后,大概是现在有掉发问题的人真的不少,对于外观上在意的人也逐渐增加,因此不少网友进一步来信询问,为在不同的植发诊所为什么植发费用可以差距这么大?到底是怎么算的?有一个计算的基准吗?毕竟整个植发手术做完,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MedPartner 团队将在这篇文章整理市场上常见的费用计算方式,并警告相关可能掉入的陷阱,希望能帮网友们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提供一些方向与指引。
植发费用常见计算方式:「以根」或「以株」计费
植发手术的费用计算,跟植发手术的进行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毕竟植发手术最大的成本就是医师以及整个植发团队的时间与技术,相关耗材的成本不像是必须装入昂贵植体的隆乳手术这么高。因此只要能够让整个植发手术时间越短,操作难度越低,费用自然就会越便宜。
植发手术可分为取发、分发、种发三个重要步骤,主要可分成FUT与FUE两种术式。FUT(俗称切头皮)是将一部分头皮取下后,将毛发分好,再种回落发区。FUE(俗称钻毛囊)则是「一株一株」去钻取毛囊,将毛囊整理好后再种回落发区。以花费的时间来讲FUE(钻毛囊)会比FUT(取头皮)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费用上FUE 会比FUT 来得高。而坊间说的ARTAS 植发机器人,其实也是FUE 的一种,只是由机器手臂来取代医师手动钻取的动作。但涉及机器的折旧,以及每次要给原厂的开机费用,所以使用植发机器人的费用会比FUE 手术还高。
植发费用计算方式通常是用「以根计费」和「以株计费」两种原则。会有这样差别的原因是,一个正常的毛囊内可能同时有1 至4 根头发,西方人的平均毛囊数量比东方人高了一些,以东方人相关的文献回顾看来,平均每个毛囊会有1.5 到2.2 根的头发,所以通常1000 株毛囊会有1500 到2200 根的头发。
但问题来了,每个人的毛囊平均的毛发数量不同,医师钻取时的选择也不同。同样是1000 株毛囊,有些时候可以钻出2200 根头发,但也有可能只钻到1500 根头发,对患者而言,显然是前者比较有利,但如果都是「以株计费」,那么有人可能会种了2200 根,跟你种了1500 根结果是一样的费用,这样合理吗?因此一般来说以根计费会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但是植发费用绝对没有光是「以根计费」这么简单。在这里面还有许多眉眉角角,我们继续写给你看。在那之前,首先要了解植发的关键在于「成功种下最多根数有高生长率的毛发」。
植发费用在评估及取发时的陷阱
取发是植发费用陷阱的第一个关键。在谈植发费用时,诊所会先帮你评估需要的区域,预测需要植入的毛发数量。但在评估时往往会发现,越是主打低价的植发诊所,评估的毛发数量就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这类诊所往往用植发「XXX根只要X万」的方式广告,先吸引你上门,但接下来会说,「你的状况其实需要XXXX根,但优惠价只有前XXX根,超过的根数就是原价。但我们会给你打折⋯⋯巴拉巴拉」。也有可能其实你真的需要颇多的移植毛发量,但是因为该诊所的技术能力不足,没办法一次做大量移植,因此会怂恿你分两阶段植发,然后跟你说这样效果比较好也比较便宜。但其实现在台湾真正优秀的植发团队,要一天同时完成5000-7000 根甚至以上的植发手术都没问题。
而在取发时也有许多眉角。举个例子,假设你做的是FUE(钻毛囊)手术,某些诊所会跟你说,我们要种1500 株,实际上就手钻或用ARTAS 植发机器人钻取了1500 次。钻取完后,会给你看「现在已经钻到1500 株啰!」特别是ARTAS 植发机器人可以直接让你看到一组数字直接显示钻取的次数,你就会觉得喔喔那应该没问题了,真的钻了1500 株了。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以ARTAS 植发机器人来说,显示的钻取次数会前面的单位是「HA」,意思是Harverst Attempt,也就是「尝试钻取次数」。如果它显示HA: 1500,代表的「不是」它「成功」钻取了1500 株毛囊,而是「尝试」钻取了1500 次。聪明如你,想必发现问题是什么了吧?每次的钻取,并不保证都是成功的钻取啊!所以实际上可用来移植的毛囊就没有这么多了。而手动钻取也可能有一样的问题,医师实际钻了1500 次,也不代表真的会有1500 株可用的毛囊,即使医师的技术非常高超,钻取的成功率可到九成五以上,但实际可用的毛囊必定会比这个数字还小。
植发费用在分发及实际种发时的陷阱
搞懂植发费用在取发阶段的陷阱后,也许你会想,反正手术的时候都是醒着的,我只要去确认确实有成功摘取足够数量的毛发就可以了。但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一堆毛囊在那边,你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又怎么看得懂哪些是好的毛囊,哪些是钻取失败被截断的毛囊呢?
另外在分发阶段,分发技术员的专业以及熟练程度,也会影响到最后毛囊的存活。最好的状况是,毛囊要一直保持足够的湿润,毛囊的根部组织要尽量完整。这也是为什么真正厉害的植发团队不是医师自己的个人秀,更像是一场默契十足的协奏曲。
在种发时,即便是诊所告诉你植入了多少根头发,你也没办法确定到底被种进去的毛发,是否都是适合移植的状态。有些技术比较差的诊所,为求术后看起来好,会将钻取时或分发时被截断、或处理不好的毛发也种下去。这样术后看起来种植的密度就会高,但实际上已经受损的那些毛囊,在种下去之后是不太可能长出来的。但又怎样呢?反正术后一个月左右,种植下去的毛囊,就会进入休止期逐渐掉落,到手术后3-4 个月才会又慢慢长出来。如果是真的黑心的诊所,那些没长出来的头发,就可以怪在你的「体质」上,而不会怪在自己之前钻发、分发的问题上了。
在政府方面,对于植发手术的收费标准范围也很大。底下是台北市政府核定台北荣民总医院的植发手术收费标准。你可以看到,每个毛囊单位的收费范围可以有50-200 元的差距这么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主要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每个人的钻取难度不同、每个人头皮跟原有头发条件不同、手术的耗材选择(使用抛弃式的植发笔,或有些业者将该一次性抛弃使用的医材重复使用)⋯⋯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手术的费用。
台北市政府卫生局核定台北荣民总医院「美容医学收费项目」
目前能确定的是,以同样的植发数量来看,ARTAS 植发机器人的费用会最高,FUE 手术次之,FUT 手术则最便宜。但手术的结果,其实未必ARTAS 植发机器人就会最好,这个价钱只是反应了手术的成本,但实际上每种手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能完整掌握三种手术方式,甚至搭配运用的医疗团队,才是真正可信赖的。我们就不时收到网友的抱怨,以下举几个例子:
到了某诊所,诊所医师不管怎样,都是叫他做FUE(钻毛囊)手术,一直说FUT(切头皮)手术的缺点。结果是诊所医师对于FUT 手术的掌控能力不够,因为要切割头皮、精细缝合,其实技术难度不低。另外FUT 手术可以快速取下大量毛囊,但有些小型的植发诊所的分发团队根本没办法同时处理这么大量的毛囊,所以就会强力游说你一定要做FUE。但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女生想美化发际线,但完全不希望别人发现你做植发手术,那在后枕部用FUT 方式切一小块头皮,种到前面来,这样头发盖下来可以完全看不到伤口,为什么一定要用FUE 不可呢?
到了某诊所,诊所医师不管怎样,就是一直鼓吹他做ARTAS 植发机器人。结果原因是诊所医师的钻发能力以及取头皮缝合的能力不足,所以不想做FUE 或FUT 手术,反正使用机器人的话,只要跟你讲好要多少根,到时候设定机器钻出多少根来种就好,但实际上钻取出的毛囊品质好不好,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某些诊所打着600根只要X万元的低价,但实际上进去后,只有前600根是这个价钱,后来的费用通通要你补回来。这种骗人进去咨询,之后再狂洗客人的作法,也是很不值得鼓励的。另外如果真的只做600根,以前额来说,有时候每平方公方公分都要种到非常高的密度才会有好的视觉效果,这种做法只会让顾客做完之后,效果不佳,必须再做第二次手术。而第二次手术的效果,通常很难比第一次好。提醒大家一定要小心。
讲了这一堆,希望大家了解的是,医美手术或植发手术的重点,其实不在于「价钱」,而在于「收费能否跟医疗的品质相符」。现在医美市场的乱象,其实来自于过度的「商业化竞争」,但医疗毕竟是一个高知识、高技术门槛的行业,一般民众跟专业医疗人员的资讯落差太大,如果专业人员不自律自重,民众也不愿意提高自己的认知看到广告或促销就上钩,就会造成各种乱象。现在大家看到的医美乱象,多数不就都是因此产生的吗?我们今天植发手术为例,希望让大家知道一项看似简单的手术,其实运作起来是如此复杂,大家在进行各项医美疗程前,请先务必要停、看、听,千万不要不小心上了黑心商人的贼船啦!但也要帮多数医疗人员说句话,现在很多医美的乱象,都是「某些恶质商人」介入,外行领导内行,以营利为唯一目标导向,不尊重专业的结果。大家如果持续选择削价竞争或话术胜过技术的劣质诊所,那最后就是劣币逐良币,市场上就越来越难找到真的技术好又愿意坚持专业良心的医疗院所了。